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67篇
航空   1158篇
航天技术   124篇
综合类   163篇
航天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介绍某些战术导弹折叠翼快速展开特性测试技术。详细地介绍了测量方法、项目、数据处理和主要结果。试验是在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一座低速风洞中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获得的数据具有很高精度和可靠性,重复性也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箱式发射导轨与导弹,导弹与折叠翼的约束特点,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和解除约束原理,创建了离箱扰动运动数学模型和拆卸叠翼展开过程计算数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飞行试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八丝热线探针的制作工艺,有效地消除了各热丝探头之间的电信号干扰和动力学干扰。实验中使用该探针检测到了湍流边界层内的大尺度旋涡,并测量了它们的强度和尺度。与此同时还获得了速度、湍流强度和功率谱等流场参数,结果与现有典型数据一致。说明本文所述的多丝热线探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大型飞机采用超临界机翼,并具有尺度大、飞行雷诺数高等特点,其研制中必须解决好高升阻比机翼、翼身组合体设计,推进系统/机体一体化设计,抖振特性、静气动弹性特性预测及超临界机翼流动控制等高速气动力问题。要解决这些关键气动力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大型高速风洞试验,以及解决相应的试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不同后掠角三角翼在进行俯仰振荡时的动态压力特性,说明这种动态压力特性同三角翼的法向力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试验研究揭示了流态、压力和气动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试验研究显示三角翼上翼面压力的动态变化曲线呈现出双峰形态;不同后掠角三角翼在动态试验过程中压力、法向力都具有相似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Fuzzy_PID算法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系统,阐述了Fuzzy_PID控制器的设计和软件模拟。证明了本控制算法对于大滞后、大惯性的温度控制过程具有优良的控制性能及很强的鲁棒性,且现场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新概念的微型飞行器。但它不是对传统飞行器的简单几何缩小,当其特征尺度缩小到一定尺度时,系统内各种因素的相对影响将产生质的变化。针对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机械扑翼系统,包括微驱动器、仿生翅、运动系统和动力源等,本文进行了尺度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尺寸减小时,仿生飞行更容易实现:通过共振能实现高频运动,微静电、电磁和压电驱动器都能满足扑翼系统功率需求。这为设计和研制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验研究了一种可控环量帆翼,利用壁面切向喷流来移动帆翼圓尾缘分离点位置,可获得比普通帆翼更高的推力系数。文中介绍了展弦比为1的三维可控环量帆翼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这种可控环量帆翼在较小的喷流动量系数下,即可获得较大的升力增益。在喷流动量系数 C_μ=0.1时,零攻角升力系数已达0.9,在有攻角的情况下,升力系数最大可达2.2。同时,由于帆翼尾部壁面团向喷流的 Coanda 效应,这种可控环量帆翼的阻力亦较大。在喷流动量系数 C_μ=0.1时,零攻角阻力系数为0.3。文章对这种可控环量帆翼在船舶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性能的进一步改进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76°/40°双三角翼前缘涡破裂及其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显示结果表明,喷流能有效地推迟双三角翼前缘涡的破裂,且随着攻角的增大,前缘涡破裂位置逐渐推后,喷流极大地改善了大攻角情况下前缘涡的非对称破裂特性,能有效地克服可能出现的机翼的"摇滚"现象.另外,后缘喷流可以减弱乃至消除前缘涡混掺现象的发生,进而有利于飞行器的操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直接过滤的Navier-Stokes方程组作为可压缩湍流大涡模拟控制方程组。方程组中因过滤产生的高阶相关项用Taylor级数展开近似,但仅保留级数的一阶导数项。这样产生的误差相当于丢失了模型的部分耗散作用,本文用一种动力学非线性亚格子模型来补偿丢失的耗散影响。本文根据Caylay-Hamilton定理导出了一个非线性亚格子模型,模型中包含的系数由动力学模式确定。与传统的动力学Smagorinsky模式相比,这种动力学非线性模型(DNM)稳定性更好,且不需要在统计均匀方向进行统计平均来计算模型系数,因此减少了计算开销。本文用这种非线性亚格子模型对绕双椭球高超声速湍流进行了模拟,并将所得结果与实验值、计算值及理论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可压缩湍流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